艺术改变中国之东莞:二线城市的美术馆联盟
有着浓厚文化渊源的东莞,从不缺乏传统艺术的熏陶。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作为东莞主要的官方美术馆,在推动东莞的艺术发展中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今年5月,以珠三角当代艺术为主打的官办民营美术馆——21空间美术馆的成立打破了以官方主导、专注传统的原状,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中,各个美术馆担当怎样的角色,并如何达到平衡?相较一线城市的美术馆,作为二线城市的美术馆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作为东莞的三大主力美术馆,又该如何结成合力实现美术馆功能的最大化?
两元格局到三足鼎立
在2004年之前,东莞除了零星的几家画店外,尚无正规的画廊及美术馆。2004年,深联地产耗资6000万创建的“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为东莞的美术事业打开了格局,作为广东美术馆的首个卫星美术馆,也是东莞首个城市区域级美术馆。2008年,对于东莞美术界而言是盛事连连的一年,是美术馆出现“井喷”的一年。无论是官方美术馆还是民营美术馆,在这一年纷纷揭开面纱:带有官方色彩的岭南美术馆经过5年的筹备正式启动;区政府下属的莞城美术馆也在2008年正式投入运作;由广东美术馆与深联地产联合创建的“广东美术馆东莞(御花苑)分馆”,扩张后,于2008年5月更名为“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2008年成立的绿洲艺术画廊,于2010年升级为绿洲美术馆;东莞首个个人美术馆杜滋龄美术馆也于2008年开门迎客……在今年5月开馆的21空间美术馆,作为官办民营美术馆的新兴力量,也正式踏入东莞的美术馆大行列中。回望近五年的发展,东莞似乎正迎来美术馆时代,从多个层面灌溉着东莞的艺术生态。这也改变了外界对东莞的印象——一向被人视为“只懂得赚钱”的东莞人开始把钱花在文化上。
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作为东莞主要的官方美术馆,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5年的运营,业已成为东莞艺术发展的两张名片。岭南美术馆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隶属于岭南画院。“岭南画院属于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的事业单位,岭南美术馆属于画院里的美术馆,所以在定位上跟中国的独立美术馆有所差异,但是按照画院美术馆的格局来说,岭南美术馆的规模与各方面的条件算是比较优越的。”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说到。岭南美术馆,主要集中于传统跟现代结合点的交界线,“接下来的5年,很可能逐步把传统艺术模式转化成现当代的艺术模式,与产业化更紧密合作。未来还可能推出新媒体艺术节,在过去5年内,我们没有涉猎到这个概念,包括当代艺术,希望下阶段再开始。”
同样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美术馆,莞城美术馆每年都会引进文物级的展览。由于自身的空间较小,莞城美术馆选择通过藏书票和小版画打造艺术品牌。经过5年的探索,莞城美术馆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我们与岭南美术馆有一个错位”,莞城美术馆馆长谢钧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说到,“我们每年都会做小版画、藏书票以及水彩的展览。但是收藏和研究还是以中国书画为主,只是现在慢慢地转移到水彩的研究以及小版画、藏书票的收藏工作。”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作为偏传统和经典的艺术机构,打通了东莞市民对近现代及当代传统艺术领域的脉络。而新成立的21空间美术馆,则为观众打开了另一扇窗,呈现新锐的艺术面貌,与东莞原来的艺术气氛形成互补,并以当代艺术丰富本土文化。21空间美术馆作为政府立项,民间出资的新美术馆,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节奏,而如何平稳落地则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21空间美术馆常务馆长黄晨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说到,“之前设想要做更前卫、更当代的艺术展,但现阶段要先停下来,我们首先要让它在比较平稳和容易在东莞落地的方式下运营起来,再慢慢构建其他的方向。东莞本地特点非常重要。”
至此,三家与官方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美术馆撑起了东莞艺术发展的门面,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线城市美术馆的抗争
“东莞是一个文化沙漠”,如果几年前还叫嚣的话,现在开始被“文化之城”所取代。在叶向明看来,东莞在艺术发展上有自身的优势,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没有太多的约束;“海纳百川”不仅是东莞的城市口号,亦是东莞人的真实写照,具备接纳的广度,然后在本土消化。“东莞是一个国际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它已经名声在外。欧美的许多国家,对东莞很熟悉了。东莞对文化艺术的传播,跟这样的走向是成正比的,没有考虑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城市,它自然就会在海内外有相应的影响力。”东莞作为远离艺术中心的地区,虽然有着久远的收藏渊源和底蕴,但这也仅是处于金字塔上少数人的“娱乐”,对大部分市民而言,艺术还是处于推广教育的阶段,艺术市场尚未打开,产业链更是无从谈起,无疑这是作为二线城市的局限性。“缺少专业院校的资源,缺少基础。它不像成都、北京、上海有很多专业的高校作为支撑,所以,对于传播艺术方面,这个地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推广。”叶向明讲到。对此,谢钧也表示,东莞缺乏学院的支持,纯粹是老百姓,一旦老百姓培养起来,他们的影响力会比广州和深圳还要大,毕竟广州是完全的学院性。
“联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是莞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模式之一,通过策划大量的活动让艺术作品与观众、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提升美术馆的学术力量和影响力,并打开本地观众的视野。谢钧颇为感触地回忆到,在举办黄宾虹、吴昌硕的展览时,有本地的记者问能不能采访到这位画家?在版画展上,群众会问怎么看不到刀的感觉?这些经历,让她看到东莞艺术教育和普及的迫切,“当我们听到连记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可能观众也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通过大量的活动及展览告诉他们,东莞是有一千两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针对这些问题,莞城美术馆配有专业的讲解,虽然有人提出“只有博物馆需要讲解”,但在谢钧看来,最基层的美术馆必须从最基层做起。
在独立策展人吴沫看来,东莞是一座活力、包容的城市,由于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外界都误认为东莞文化底蕴不够,其实对于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东莞反而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城市。因为没有那么多既定思维模式的约束,没有“包袱”。近年,政府对艺术发展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放,注意力从传统延伸到当代。而如何与本地既有文化对接,也是横亘在美术馆面前的一道坎。“东莞市民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视,而年轻一代更多地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经验,这也为我们从事当代性较强的艺术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黄晨说道。
合力打造艺术联盟
“东莞的艺术根基脆弱,近年东莞致力于改变城市形象,美术馆事业也得到政府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东莞艺术市场尚处于未被开化阶段,对于私营美术馆而言,生存成为一大难题。成立于2007年底的东莞博艺美术馆是私人性质的美术馆。馆长丰静涛介绍,自2010年底起,美术馆开始独立运作,经济来源主要是卖画的收入和以她为负责人的东莞市博艺广告装璜有限公司盈利,由于买画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广告公司成为了美术馆的主要经济依托。“美术馆要有收入,就需要做书画展览,在展览中,只有销售画作,我们才有经济收入,然而买画的人很少。”丰静涛曾说道,而解决方法只能“自己掏钱”。
相较于博艺美术馆,由深联地产作为幕后支撑的深联美术馆命运相对好多了。作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美术馆,在与广东美术馆的联动中,借助广东美术馆的资源优势,举办了多个重量级的展览:如毕加索版画(珂罗版)展、花间词——王璜生的彩墨艺术、俄罗斯当代油画名家作品展、艺冠中外——吴冠中艺术展等,成为珠三角地区颇为活跃的艺术机构之一。
“人民的体育———广东美术馆藏品专题展”和“苏百钧扇面经典作品展”作为深联美术馆扩馆后的首展,更是得到广东美术馆的极力支持。“人民的体育”共展出的208件作品,依托广东美术馆丰富的馆藏,从15000余件(套)中挑选出与民间体育运动相关的藏品。广东美术馆前馆长王璜生曾表示,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作为一个国家级艺术博物馆的分馆,将秉承广东美术馆一贯严谨的策展作风和办展态度,延伸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品牌,使艺术展览时代化、整体化、系列化,持续为广大公众推出不同题材风格,不同种类性质的展览,致力于更加广泛地引导和促进东莞市公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在各种原因的催化下,随着王璜生离开广东美术馆,因缺乏专业人才,深联美术馆陷入被动中。深联美术馆作为首个在东莞地区尝试以联盟的形式发展的艺术机构,也为东莞地区其他美术馆寻求“外向”发展提供了一种模版。
除了往外借力,东莞的美术馆对内也在寻找合力。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和21空间美术馆三方有意形成联盟,欲通过官民联合带动城市艺术发展。“21空间美术馆作为民营美术馆,通过与本地的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建立一个东莞美术馆联盟,将来能成为很好的协助方式去扩散一些共同策划的展览和方案,我们期待沿着这个方案接下来做,希望今年有展览推出来。”黄晨谈到。
对于三个美术馆的定位和侧重点不相同,在联盟时是否担心削弱自身的独特性方面?叶向明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表示,每个馆的特色在建馆时就已经确定了,联盟的方式并不会改变这种特色。在开放的社会形态里面,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联合不会掩盖或模糊各自的特色。“其实能够把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面向公众推广,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丰富了艺术的感染力。”对于如何打造艺术联盟,叶向明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原理,“设定同一目标,通过整合资源,把经验积累作为知识积淀。几个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对外来的发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