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美院 > 业界动态

开幕式变身艺术沙龙 美术馆公共教育应走向常态

2013年07月24日 10:10:32  来源:艺术中国

7月23日,一场特别面向观众的轻松而别开生面的艺术沙龙取代美术馆传统形式的“领导和艺术家台上讲话唱主角”的开幕仪式拉开了由中国美术馆自主策划主办的2013“翰墨传承——中国美术馆当代书法邀请展”的序幕。当天下午,美术馆一层方厅布满为观众准备的座椅,这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首次尝试以教育活动替代传统的开幕仪式,力求更加拉近美术馆与普罗大众的距离。

今年的邀请展以“翰豪有仪”、“翰采从心”、“翰圃积学”三个部分呈现中国当今书法界四十余位书法家的作品,展览策划人之一、书法家李刚田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以展示出生于30年代之前、4、50年代之间的老一辈书法家及10位中青年书法学博士为主,力图通过展览反映中国书法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阐发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和创新的内涵。对比中不难发现,老一辈艺术家更加讲求传承传统,在纸张的选择和书法的表现风格上“素面朝天”,意在记录历史和挖掘书法艺术朴素的内在美感。而中青年书法家则更加着意于探索书法艺术新的书写形式和表现方法以及传统书法在当下的创新、发展和延伸。”

当代书法多层面的发展态势

沙龙现场,到场书法家共同认为,当代中国书法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探索后渐趋平静、理性的多元式表现。当代的书法家们从传统书学思想和现代审美意识的二维角度寻找契点,并从文化的多样性中认识、发掘、表现书法艺术的内在美感。这是一种较为明显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有待在践行中校验,但它足以呈现当代书法多层面的发展态势。李刚田表示,这种态势吸引着各方面的关注。中国美术馆对于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关注,最直接地表现在对于书法家以及书法作品的关注上。这种关注根植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立场。依据这种学术思考,邀请展对书法家们的创作学理进行了时段性的解构,以便对参展书法家及其创作状况的理解更为精确与深入。

美术馆应形成常态化、系统化、体系化的公共教育活动模式

此次展览的开幕过程令人耳目一新,观众成为展览的主角。“今天的观众似乎对书法艺术感到越来越陌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众与展览本身的互动,除开幕现场采用观众与书法家对话的形式开场外,在整个展览期间,美术馆公共教育部还特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设计了导览、专家讲座、艺术沙龙、儿童书法体验专场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面向不同的受众和人群,在策划组织上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和活动的开展让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不再成为媒体的呼吁和学者对美术馆严肃的学术批评,而是贴近观众,成为公众接受艺术教育的一个自然场所。”公共教育部主任杨应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场更接“地气”的沙龙的举办,开启美术馆常态化、系统化艺术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而非偶然为之,让“作为教育机构”的美术馆的展览和公共教育职能真正为观看和爱好艺术的大众服务。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