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亮相央美
2013年5月24日下午三点,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阿里吉•沙梭和海伦•奥利弗基金会共同主办,为纪念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阿里吉•沙梭(Aligi Sassu)诞辰一百周年的“赤子之心-纪念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 ”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回顾展按照时间线索完整展出了沙梭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140余件,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境外规模最大的沙梭作品回顾展。其中,最早期作品为沙梭16岁时所画。此外,沙梭1956年来华时的一些珍贵手稿和资料,也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主持,意大利驻华大使白达宁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老师、阿里吉•沙梭和海伦•奥利弗基金会总经理文森特•沙梭•乌尔比纳先生先后致辞。沙梭夫人海伦女士、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展史芬娜女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先生等来宾也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现场缓缓回荡着沙梭夫人海伦女士的歌声。作为意大利着名歌剧家,沙梭夫人海伦女士用此种方式表达了对本次展览得以成功举办的感谢以及对沙梭先生的缅怀。作为意大利现代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阿里吉•沙梭七十五年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创作融合西方二十世纪丰富活跃的现代艺术风格,以及意大利传统艺术的迷人意蕴,给后人留下了包括油画、壁画、陶艺、版画和素描等丰厚的艺术遗产。其色彩强烈、笔触无羁、富有诗意和动感的艺术语言凸显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当中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浪漫主义、原始主义、印象派等多种艺术流派的发展逻辑,见证了整个二十世纪西方社会和文化艺术的变迁。
沙梭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1956年,在新中国活跃开放的文化氛围之下,迎来了解放后第一个西欧艺术家访问团:意大利艺术家访问团,沙梭作为团长与其他五位意大利艺术家一起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访问交流活动,期间拜会我国着名艺术家齐白石、李苦禅等。北京帅府园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旧馆)举办了《意大利访华美术家作品展》,吴作人、王琦为展览撰写了文章。时隔半个世纪,王琦先生回忆当年展览盛况,为此次将在中央美术学院新馆举办的回顾展亲笔题辞,祝愿展览获得成功。这次访华活动促成了沙梭回国以后关于中国题材的创作,沙梭就中国之行做了大量日记和速写,这些文献资料将在此次的展览中首次向公众展出。沙梭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的人”系列作品也将在此次展览中与广大观众见面,其原初质朴,神秘纯净的红色正如沙梭对中国怀有的一片赤诚,此次回顾展不仅是热爱中国的沙梭生前的最大心愿,更将为广大的中国艺术爱好者研究沙梭艺术创作和二十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提供不可多得的案例。
艺术家生平
阿里吉•沙梭1912年7月17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市。自幼受到思想独立和关注政治的父亲安东尼奥•沙梭的影响,培养了对艺术的强烈爱好,他早期的作品受到当时欧洲立体派、未来派的影响。1928年,年仅十六岁的沙梭的两幅作品入选威尼斯双年展。是年与好友,日后成为着名的未来派设计师布鲁诺•穆纳里(Bruno Munari)共同发表“以展现所有反自然主义的艺术形式为己任”的《绘画宣言》(Painting Manifesto)。1934年到1935年间,沙梭旅居巴黎,在深入研究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同时,受到了法国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启发,逐步形成他早期的艺术语言。年轻的沙梭也是一位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批评的艺术家,三十年代,他投入意大利地下反法西斯活动,并支持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创作的《阿斯图里亚斯的死刑》成为了欧洲抵抗运动最早的一批绘画之一。1937年沙梭曾被判入狱,在狱中他画了大量手稿。出狱后,沙梭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暗喻的作品,如《西班牙1937》,《西班牙的枪决》和《凯撒之死》等。后来在他的《红色的人》系列当中,艺术家转向关注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历史与未来的反思。
除了绘画,沙梭还致力于雕塑、陶艺、壁画以及文学插图和歌剧的舞台美术设计。1973年都灵皇家剧院重新开放,沙梭为世界杰出的歌唱家玛利亚•卡拉丝和朱塞佩•德•史帝法诺主演的歌剧《西西里晚祷》设计舞台和服装,此后参与了多场歌剧的舞台美术设计。沙梭一生的创作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地留下了无数足迹,包括雕塑、壁画和教堂彩色玻璃等作品。沙梭曾获得“欧洲艺术奖”,“努奥罗市自由奖”、“意大利伟人”和“意大利终身成就奖”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