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写生”余本写生作品展于央美启幕
5月23日下午三点,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莞城美术馆共同策划的“大地之美——余本写生作品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对余本先生艺术历程一次总结与回顾,期间共展出97件作品,其中96件来自余本先生家人的多年珍藏及莞城美术馆馆藏,1件为CAFA美术馆馆藏作品。本次展览以余本先生多年的艺术历程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分为“香港忆昔”、“南粤写照”、“北方寄情”三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余本先生的艺术成就。展览开幕式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先生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老师、广东东莞市莞城区党委委员、人大联络委副主任张俊华先生先后致辞。此外,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主任高天雄老师、东莞市莞城区宣传办主任张玉婷女士、莞城美术馆馆长谢钧女士以及余本先生家属等来宾也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开幕式最后的作品捐赠环节,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先生,与余本家属代表余锦森先生一起,为余本家属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的作品《头巾少女》揭彩。随后,高洪书记还向余本先生家属颁发了美术馆收藏证书。
余本,原名余建本,着名油画家,1905年生,广东省台山县人,13岁到加拿大勤工俭学,1931年毕业于着名艺术学府——加拿大安德里奥艺术学院。1935年回香港从事创作及授徒,是香港西画艺术发展的先驱。1956年应国家邀请,举家回内地定居。从30年代至80年代,余本创作油画作品逾千,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展览。余本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美协理事,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副院长。
展览板块
板块一:香港忆昔 余本1935年从加拿大回国后定居香港,一直到1956年,这部分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所作。画家除了使用油画来表现香港沿海的山形地貌与光色变幻,也时常用水彩来描绘香江水乡与渔村的灵动与轻盈。他的油画有后期印象派的风格特色,而水彩则具备英国水彩画传统中的通透与温和。这些画面不仅反映了画家对他所熟悉的生活的热爱,更是让今天的观众看到了作为当今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在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另外,余本在香港居留期间,以自己辛勤的艺术实践,推动了香港西洋画的发展,也写就了香港近现代美术历程的重要篇章。
板块二:南粤写照 1959年到1979年,余本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各地写生。作为广东本土画家,他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注入画笔中,画面充满了朴素真切的美感与对恬静淡泊的向往。一片片的桑基鱼塘,纵横交错的河涌,穿梭游荡的小舟,郁郁葱葱的树木,农民的田间劳动之趣,无不在画家笔下被表现的栩栩如生。画家运用明快的色彩与轻快地笔触,强烈而亲切地表现了粤海渔村的生态特色和水乡之情。
板块三:北方寄情 60年代到70年代,余本应邀到韶山、长江、北京、延安、黑龙江等北方地区写生访问,这也是余本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对于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北方往往都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北方四季鲜明,地貌开阔,人性豁达,自然色调更是迥异于南方。这一切都激发出画家无限的热情。从这批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洒脱的笔法、简洁的色块、强烈的对比、清新的构图,既表现了开阔的田野和山林,又描绘出了北国独特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