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美院 > 业界动态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学雷锋”活动启动 入场参观可免费得一张雷锋卡片

2012年03月05日 10:27:07  来源:新京报

昨天下午3时30分,印有《雷锋》木刻版画的一张张卡片,成为中国美术馆内最抢手的艺术品,进馆参观的每一位观众可以免费领取一张。同时,美术馆“志愿者学雷锋”活动也正式启动。活动现场,伴随《学习雷锋好榜样》音乐声起,记者看到不时有参观者聚拢到一楼大厅。有的从各展厅观展现场缓步而来;有的匆匆从门外“闯”进来,他们凑巧路过馆前知晓有这个活动。“不为别的,就算是做个纪念吧。你们不一定能理解我们这代人对雷锋的感情。”年逾七旬的马义良大爷坦言,尽管经常遛弯路过这里,但这是他第一次走进馆内,原因在于他看不懂绘画作品,而收藏一张印有雷锋的卡片却是他曾经的愿望。来自东四十条的张阿姨在拿到卡片后,又几番凑到现场工作人员跟前,抢着要佩戴上“学雷锋志愿者”的袖标。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就喜欢和老伴一起到馆内看看画展,今后还想跟着馆内公共教育部的老师们学习为公众导览讲解。

领取卡片的人们自觉排起两列长队。年仅七岁的张倩奕在展厅照着展品画完一张小画后,拉着陪伴的母亲也排进队伍里,她告诉记者,她要把印有雷锋叔叔的卡片贴在书桌前。“我们希望以艺术的形式让‘雷锋精神’走近大众,持续传递下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美术馆专门制作了一万张卡片,近期进馆参观的观众都可以在馆内前台免费领取。此外,时值中国美术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一周年,美术馆昨天还对外公布了新增设的部分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将为参观市民提供免费使用的便民伞,设立失物招领处,准备针线包、医药箱等应急服务。而且,今后参观者将可以在馆内使用免费的无线网络和备用手机充电设备等

马上就访

肖像式彰显雷锋高大与可爱

访木刻版画《雷锋》创作者吴强年

在75岁的吴强年印象里,早在雷锋生前,《雷锋日记》就已在社会上流传,各地也开始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在他因公牺牲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相继给他题词,进而掀起了一股学习雷锋的高潮。1963年,当时尚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专职绘画的吴强年,与同事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利用手中画笔塑造雷锋形象。据他回忆,那时他们刚刚为成书不久的小说《红岩》创作了版画插图,而在他眼中,版画正是一种继承了革命传统的艺术形式。于是,他下定决心用版画形式为雷锋画像。

吴强年首先将当年报上发表的有关雷锋的文章、《雷锋日记》以及能找到的雷锋的照片都收集起来,其中还包括郭沫若为雷锋创作的长诗《一把劈断昆仑的宝剑》。他介绍说,当时各地已经陆续有人创作出了雷锋的美术作品,有的反映的是他在火车上帮助老人找座位的,有的是他埋头读书做笔记的侧影。“我觉得太琐碎、太细小的东西反而表现不出他的精神。”吴强年说,“在国人心目中,雷锋应该是既高大,又朴实,还透露出一股子可爱劲儿的形象。”他最终决定用肖像式的形象来表达雷锋的朝气和自信。经过近两个月的反复修改,版画《雷锋》(64cm×55.5cm)正式面世。“肖像式版画当然要参考人物原型,但也加进了我对人物的理解。”吴强年如此解释自己的版画与那张经典的雷锋站立照片相像的问题。记者看到,画中雷锋面部表情比照片上的要活泼一些,嘴角也微微张开。而且,他的背后还多出了直立的岩石、山峰。“我创作的是对比强烈的黑白版本,岩石如同纪念碑,既增加了厚重感也让形象更突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这张版画最终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吴强年坦言,此后自己再未创作过雷锋作品,主要是身边总有新的素材出现,关注点也会转移。不过他一直专注于版画艺术,“能够专心做好一件事情也很不容易。”而这一点正是他从雷锋身上学到的。“把他搁在哪儿,他都把工作做得很好;任何小事他都是为别人着想。”吴强年感言,“它永远不会过时,相反,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雷锋精神。”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