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画院 > 业界动态

中国画院的由来、困境与出路

章笑非/文
2015年08月14日 14:54:4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宫廷中设置画工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可以远溯至先秦,后历经两汉魏晋隋唐等朝,但并无专门安置画家的机构。随着美术的发展和宫廷贵族对绘画的大量需求,五代时的西蜀和南唐等政权先后开始设置宫廷画院。宋代建国后,宫廷画院建制得到继续,先后将原西蜀、南唐旧人及中原地区的画家召集到都城汴梁,使其成为宋初宫廷画院的基本成员。画院的建制得以充实扩大,名手济济,艺术上不断提高,使得宋朝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荣和活跃的时期。两宋之后,元代开始废止画院的设立,原画院中的画家被安排到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等其他的政府机构之中,一直到清代画院逐渐衰落。

清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官方画院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占据主流地位的却是民间画院,该时期大量包括画会、画法研究会等在内的民间画院机构成立,在整个艺术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画家们在其中相互交流、畅谈,切磋技艺,这样的环境催生出了诸如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陈半丁等艺术大家。

1957年,新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北京中国画院(1965年改名为北京画院),在画家叶恭绰和陈半丁的提议和组织下成立。入院的画家必须经过文化部的聘任,齐白石、于非闇、吴镜汀、陈半丁等艺术大家都是当时入院的画家,该画院在创作、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80年代,各个省市相继成立属于自己的官方画院,借以发展地方的艺术事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对艺术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介入。大量民间书画院的成立,冲淡了画院本应具有的文化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画院的性质。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增多,使得操办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画院原本作为纯粹和令人仰望的艺术精英荟萃之地,也遭受了硬生生的宰割。毋庸讳言,如今画院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地位正在下移,自身的角色也不断地被边缘化。时至今日,画院已经丧失了原初所具有的创生性,画家们在这个环境中并不能真正地受到艺术上的启发。画院给画家们提供的,只是一个更好地谋取物质利益的场所。

因此,画院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纯粹性,准入的门槛过低使得其中的画家艺术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资本为画院的准入大开了方便之门,有钱即可进入。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