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画院 > 业界动态

汉源画院揭幕并推出张学文、李勇逸精彩力作

2014年01月15日 11:08:43  来源:搜藏网

2014年1月11日上午,《汉源画院揭幕典礼暨张学文、李勇逸书画双翼展》于北京汉源画院隆重开幕。着名书画家王兆海、雷正民、石齐、蒋志鑫、许俊、陈凤新及军旅书法家陈联合等先生出席了典礼仪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镛先生题写了院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先生从异国讲学的课堂发来“瑞雪祥兆梁家河”的题贺,并祝画展成功!台湾资深的学者型艺术家蔡丰名先生专程飞跃海峡前来助阵,并赠送一幅作品寄意海峡两岸血脉相连和谐发展。在京的一些书画家、相关机构的领导、企业家韩冰、买鸿君、梁成东、项德森、于尚林、白文卫、解俊茹、单小勇、曾林等,及数十家媒体记者出席了画展及汉源画院揭幕典礼。典礼仪式由中央电视台《军旅生涯》主持人,中国十佳双语主持人兰玫尔盛情主持。

揭幕典礼以新颖的形式将活动推向高潮,首先由王兆海、雷正民、石齐、蒋志鑫、许俊、陈凤新等嘉宾为舞台上的一幅蒙着红布的大画揭幕,然后双翼展的两位主角书法家张学文和画家李勇逸为泼墨大写意《鲲鹏万里》挥笔点睛,寓意即认真传承祖国的优秀艺术传统,又标举自强不息,放眼世界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时代的担当。

据北京华雄汉源画院院长张宗涛先生介绍,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创建这个精工细作的古典园林风格的艺术基地,就是要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现代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人为本,以艺兴院,认真组织艺术公益活动,团结国内外实力派书画家围绕美丽中国,打造最好的表现中国梦的优秀作品,积极为远播中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做些实在的贡献。

此次展览共展出画家李勇逸的陕北梁家河系列,书法家张学文的左笔书法及小楷全卷红楼梦线装本等作品八十多件。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批评家向隽先生指出,当下许多画画的要么对着前人的摹本玩弄缺乏真挚感受的笔墨小趣,要么脱离现实生搬硬造所谓新的笔墨符号图式,渐次疏远了对民族根本利益的关切之情,此等积习深重,不利于真正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的富有生机的发展。这里参展的两位书画家,自觉的呼应时代,真心真情地观照社稷大义,坦诚着笔,矢志为自然山川传神,热情讴歌中华大美,画笔不舍祖国家园之爱,与中华民族共呼吸,表现出可贵的精神担当。他以“深度、高度、力度”这三个词来概括李勇逸的创作,认为李勇逸以一种沉稳凝重的时间重量,彰显出思考的成熟和希冀的理性蕴涵。而书法家张学文的左笔书法则以饱满的真情书写毛泽东诗意和中国古代经典内蕴,小楷《红楼梦》全本更以笔致典雅,纤毫不让的态度作书,通篇行笔与用墨恭谨稳定,卷帙间散发着一种默契神逸的恬淡气息,可称为国内小楷作品中罕见的鸿篇巨制。

两位书画家展出的作品分别体现了如下人文特点:

第一,李勇逸创作的陕北梁家河系列画出心灵的刻度

画家李勇逸特别注重以写生采风为创作基础,直面自然和现实生活,敏感地捕捉能够准确表达文化价值思考的题材。2012年9月7日,当日本觊觎我钓鱼岛的恶劣行径愈演愈烈之时,他奋笔创作出构思新颖的《中国钓鱼岛》,此作甫一问世,即获得国内外行家的积极肯定。其长城系列代表作《屹立》,以颇有象征性的形式美感呈现了古老长城那精神意象的“屹立”,完美地传递了龙的精神长存于世的寓意,在北京的艺术大典上博得热烈喝彩。面对美术界有些人对红色题材肆意挖苦乃至疏远的时流,李勇逸不畏曲解和嘲讽,弄潮而起,多次冒着严寒深入延安地区和梁家河黄土高坡写生采访,当他在窑洞里读到“陕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这段当年习近平回忆知青插队时写下的文字,油然感怀,这又沉又硬的7年写着知青的蹉跎岁月,他理解到这深情的词语不仅记忆着艰苦、漫长和老百姓的善良淳朴,也是历史的寄托性隐喻,因为陕北是新一代中国领导人铸炼中国梦的出发之地。他沉潜一年多创作了《延安》、《黄土铸魂》和《瑞雪祥兆梁家河》等陕北梁家河系列作品,他笔下的梁家河,上承辉煌盖世的“延安精神”,下接一段不平凡的知青岁月,李勇逸所画的梁家河这个题材,尚未有他人涉猎,是对陕北红色经典地带在题材的现实意义方面的敏锐反映,更是积极的人文意义层面的深度挖掘,他的创作延伸着对时代精神的一贯坚守。

第二,张学文小楷全本《红楼梦》的问世启开四大名着的书法长征

张学文先生自2008年春节初十开笔,以小楷抄写全本《红楼梦》,平均每半年抄毕一卷,历时五年完成12卷小楷书法巨作,据说毛笔都用坏了数十支。线装工整的曹雪芹与高鹗版《红楼梦》,120回,683千字,从开篇到卷终,其书法用笔沉稳有致,行墨的流畅轻灵,气息则一派清新恬静,全无漫长的书写中对浩淼无垠的工程的急躁之象,被许多书法行家认为是一部不可思议的书法本《红楼梦》。张学文对记者表示,要在2025年用他的小楷笔抄写出中国四大文学名着,到那时他已经82岁了。可期待的书法壮举,相信他能够成功地完成这项宏伟的书法长征。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