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新闻动态

四川宜宾补茶文化“短板”促茶产业转型发展

2015年02月09日 11:31: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2014年全市有茶园面积9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7.46万亩,良种面积76.13万亩,茶叶总产量4.55万吨,茶叶已成为宜宾市广大茶区农民增收和主产茶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料显示,宜宾茶占川茶出口欧洲、非洲的比例高达七成。

同时,“宜宾早茶”、“川红工夫”两个区域品牌享誉国内,也涌现了一批如四川省茶业集团、宜宾川红集团等优秀的知名企业。但宜宾茶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市茶叶产业拥有许多资源优势,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国内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茶叶品牌营销滞后、茶文化薄弱等。

据悉,宜宾未来将把茶园面积控制在100万亩以内,从追求规模产量,向追求品质、内涵、品牌上转变,将着重挖掘和传播宜宾茶文化,让茶文化服务茶叶发展转型,促进宜宾茶产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品尝、喜欢宜宾茶。

茶文化成产业“短板”

2014年年初,省政府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确定了“到2020年,建成千亿川茶产业强省”的宏伟目标。这为宜宾茶人带来了欣喜,宜宾茶业界表示,要争当千亿茶产业的排头兵。

去年,宜宾茶界在技术改革、电子商务、品牌营销、对外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川红集团、早白尖公司在技术改革上实现红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宜宾茶企全面实现“触电”,欲借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川茶集团与俄罗斯实现“私人定制”茶叶;“川茶学院”打造为茶产业、茶文化教学科研为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内一流的茶业学院和高端茶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将服务“川茶千亿级大产业”。

然而,在这些背后,我们还要看到不足。宜宾茶能受到市场的认可,这很关键,但是要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品尝,就必须挖掘和传播宜宾茶文化,让文化服务茶叶发展转型。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已经成为宜宾茶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宜宾整个茶产业,原来是重点抓规范化的生产,重视营销,现在我们需要延伸到整个产业链,茶文化是宜宾茶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宜宾茶叶站副站长曾大兵说,宜宾茶产业发展总体的战略规划,整个“十三五”里面,茶园面积将稳定的控制在100万亩以内,今后要将比较老旧的茶园改造和提升,全部达到生态茶园的标准模式。他认为,茶园面积从全国的发展来看,宜宾不适宜于发展过大,今后应该做出有质量保证的,更优质的茶园,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80名学员接受培训

2月5日,宜宾首届茶艺师师资培训班在金秋湖茶园景区结业,首届培训班招收80名学员,来自宜宾大专院校的教师、茶企从业者以及茶艺事业的爱好者等。培训班通过设置茶基础、茶技艺、茶文化等系统性课程,进行为期十天的专业培训。

全国著名茶文化专家赵英立是本次培训的带队老师,他说,宜宾有很不错的茶叶,茶文化基础也比较好,但要客观清晰的认识自身茶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发掘出自身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文化内涵出来,让文化服务茶叶发展转型。“如果说要讲宜宾茶,我肯定不如宜宾本地的专家。此次专门带了30多种全国知名茶叶,给学员讲这些茶叶的历史、故事,给他们讲天下茶,讲茶文化。”赵英立说。

赵俪鸿是川茶集团的员工,自身也是学茶叶专业出身的。 “这次培训的收获很大,赵英立老师对茶学、茶文化很有研究。”她说,对像她们这种有基础的人来讲,是对以前学到知识的巩固。就茶而言,要有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才能谈价值和发展,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茶产业才会走得更好。

“我们这次主要学了茶叶的基础培训和茶艺表演。”连兴银是川红集团的员工,她的工作是销售和茶艺表演,她认为,这次对整个茶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同时也了解到了茶文化的重要性。

她说,茶文化可以通过茶艺表演来展现,学到更多的茶文化知识,会赋予茶艺表演“灵魂”,让表演更有魅力。另外,作为销售人员,丰富茶文化和茶叶的历史,可以助推茶叶的发展,让国内外的客户都了解川红的茶叶。

曾大兵说,本次培训课程内容将主要从茶本身的发展历史和进程、饮茶的起源、茶文化的起源、茶之韵、品茶与养生,水、茶具与茶的关系等方面来系统讲解茶文化。

未来组建茶文化研究院

“茶文化应该是整个茶产业链中层次最高的。未来宜宾的茶产业发展方向应是做高品质,最生态的茶园。”曾大兵说,这次培训的人群主要是,翠屏区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包括企业准备培养的茶艺师,宜宾更好的传播茶文化知识,通过这些教师去传播,效果会更好。同时,茶文化的培训是普及茶文化的知识,从中挖掘宜宾热爱茶文化的市民,为下一步组建宜宾茶文化研究院发掘人才。

王蓉是宜宾四中的英语教师,她利用寒假来学习,在学校她是一名教师,来到培训班后,她是一名学生。半路出家的王蓉上课时很认真,笔记也记录得很详细。在4日的实际操作考试待考时,她还仔细观察其他相对资深学员的动作,以巩固自己不太熟练的茶艺技能。她说:“希望将来还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培训,提升自己。”

“这10天的培训,对茶的了解从片面到全面,从零碎到系统。”胡竹东是宜宾学院的一名教授,他说,茶学、茶艺、茶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十天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永远在路上。读茶书、逛茶店、听茶客、走茶山是学习茶文化的四种途径,同时也需要从业者不断的学习。

“如果以后学校支持,学生喜欢茶艺、茶文化,我乐意开一门课。”胡竹东说,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各代都需要有人来传承、推动。宜宾开设这样的课程,对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曾大兵介绍,本次培训会有190多人报名,通过品行、爱好、学历等筛查,最终只有80人入选培训班,培训由政府买单,统一安排食宿,统一提供培训茶具及培训材料,不收取学员培训费,由于名额有限,有几个市民还专门来旁听。“这80人里,我们会筛选三四十人再次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未来这批人将是宜宾茶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曾大兵认为,主要选择教师和茶企员工作为本次培训的主要力量,是因为通过他们,会将茶文化传播得更快、效果更好。这次对于培训的效果而言,从短期来看,效果不明显,但是一年以后,大家会发现茶文化融入茶产业链中,宜宾茶产业会发展得很健康。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