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之乡缺少茶叶人才
咸宁是茶叶之乡,种茶、制茶的历史悠久,近几年,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但存在茶叶科技人才和营销精英骨干人才匮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咸宁市正逐步采取措施,争取“补齐”人才短板。
专业人才很紧缺
湖北双狮茶业是一家以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企业,年销售量、出口量在全市茶叶企业中处于领先位置。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我们现在是求贤若渴,尤其是茶叶精制环节的专业人才,现在车间的工程师是从恩施聘请的。”双狮茶业负责人表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升级,市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本地人才供应有点跟不上,一些高端人才需要到外地引进。
人才问题也是摆在崇阳青港白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小峰面前的一道难题,他说:“我们企业刚开始起步发展,产品需要推广。我现在很缺既懂茶叶又会营销推广的人才。”
据统计,目前市县级茶叶业务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茶叶专业人员仅20余人,茶学本科及以上专业人才奇缺。市特产局工作人员称,近几年招考进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虽都是涉农专业,但茶学专业的几乎没有。而茶学是一门“小学科”,专业指向性强,非专业的人才不论是开展科研工作,还是指导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参与行业组织管理,都存在一定难度。而企业中专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一些加工技术基础较差的企业,只能依靠从大企业“挖墙脚”的办法。基层茶叶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使得真正掌握关键技术的人员很少。
人才支持难跟上
茶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可本地人才的供应和培养还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记者了解到,以前咸宁农校(现并入职教集团)曾经开设有茶果专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办。现在本地的茶叶专业人才,大部分都是当时农校培养的。随着技术的更新、产业的发展,这些专业人才或多或少存在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新工艺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的“新鲜血液”。然而,记者从本地几所大中专院校了解到,学校均未开设茶叶方面的专业课程。
湖北科技学院相关工作人员称,学校没有专门的茶学方面课程,但是结合本地特色,依托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对咸宁砖茶进行研究,还开设了茶文化的选修课。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也表示,学校仅在生物工程学院开展有茶艺师培训。
“考虑到招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暂时没有开设茶叶方面的专业和课程。”咸宁市职教集团相关工作人员称,学校一直在努力结合本地需求,为培养地方人才服务,如果本地茶叶企业能够提供好的就业机会,学校会考虑设置茶叶相关专业。
在人才引进方面,上世纪90年代,咸宁市曾从华农、浙农引进过一批茶学人才,这些年来咸就业的高等院校涉茶专业大学毕生生则不多。
多措并举“补”短板
在打造百亿茶产业的当下,该如何“补齐”人才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从咸宁市特产局了解到,目前针对茶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制订了人才计划。
今年来,市特产局和茶叶协会组织茶企进行多次学习培训。今年6月份,13家重点茶叶企业赴杭州参加第二届管理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上个月,20余家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参加首届茶企高管研修班,咸宁市还组织茶叶大户50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训班。这些短期培训针对的是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人,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提高了学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咸宁市特产局副局长潘国雄称,除了短期培训,今后,该市还计划培养与引进并重,进行多层次的人才梯段建设。将依托本地大中院校、农科院等平台,长期培养茶叶专业人才;通过农业主管部门开展阳光工程等培训,培养在生产加工一线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组织优秀茶叶工作者参加省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加强产业链全程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有资质的中高级评茶员、中高级茶艺师、茶叶营销经营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与涉茶专业的农业学校进行合作,引进人才;还要加强县、乡镇两级基层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咸宁茶产业振兴腾飞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