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白茶引领农业转型
秋冬之际,沿着新开通杭瑞高速走进黔东北的德江县合兴镇,深入合朋、鸟坪等地,满眼是葱郁的茶山。其间,数十名农民正在为茶苗除草、松土……
这里是合兴万亩白茶基地。近年来,该镇瞄准白茶市场,通过引进企业带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流转土地发展生态茶园,大力发展茶产业。
以该镇为核心区的德江县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是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园区覆盖合兴、煎茶、堰塘等乡镇19个村,总面积93.58平方公里,园区计划总投资7.51亿元,发展2万亩白茶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特色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
多形式流转土地 园区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作为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合兴镇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以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引导大企业、大资金进入农业领域,促进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
该镇党委书记吴飞介绍说,通过企业带动,土地流转“转”出现代农业园区,村民从自家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在茶园基地里打工,当起了产业工人。
然而,一开始,不少群众并不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别人种茶。“土地可是我们的命根子,没了土地,我们靠啥吃饭啊。”合兴镇合朋村60岁的李祖辉就是其一。
如何才能让群众愿意流转、放心流转?村里以干群恳谈会等形式,引导群众算经济账和长远账,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德江把农民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采取“网上公示,竞标流转”的方式,既激发群众流转土地积极性,又吸引多家企业竞标“争”土地。鸿泰、永志、众心等5家茶企参加现场竞标,最终,鸿泰茶业获得1万亩土地租赁权。
“我要流转”逐渐成了主流声音,仅合朋村就流转土地800余亩,涉及220户。如今,李祖辉不仅每亩有500元的租金,每天还在基地上打工挣钱,月收入2000元左右。这样的产业工人在该村就有近200人。
目前,园区2000多农户流转土地1万余亩,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金、取得薪金,有效增加收入。
夯实设施基础 引进企业入驻促发展
在合兴镇合朋村通往茶园的路上,不时看见一堆堆的沙石堆放在路两旁,茶农们或在铺垫路石,或在加宽茶园机耕路,一派忙碌。村支书陈旭芳说,自县里整合项目实施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后,村里的茶园生产道路逐渐完善。
德江县采取财政支持、项目支持、企业投资、信贷融资、农民自筹等办法,多方整合资金,加大园区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悉,未来五年,将通过整合水利、交通、林业等项目,实施项目11个。
据统计,1至11月中旬,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共完成投资10392.5万元;招商引资签约资金8.1亿元,到位资金2820万元。园区新建产业路96.22公里、水池1470立方米、沟渠71.1公里,架设供电线路6.4公里,新建大棚65560平方米、喷滴灌42公里、冷库1404平方米。
目前,该园区入驻经营实体71家,其中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58家,注册资本13898万元;大中型茶叶加工厂2个,年产能2000吨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现有农业服务组织3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县级以上品牌5个。
根据发展目标,该园区将建茶叶粗精加工厂12个、茶青交易市场5个、茶博园和茶叶交易市场各1个,引进6家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
坚持“三化”理念 做大产业做强园区
随着土地流转,一批农村经营主体开始出现。在合兴镇,已涌现出杨通高、徐守东等42户10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大户。
坚持“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德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做大产业,做强园区。
鸿泰茶业于去年9月入驻园区,签约资金6800万元,拟建白茶茶园1万亩,新建茶叶精深加工厂1座,同时打造白茶旅游观光、休闲中心。该公司一边建基地、抓管理,一边树品牌、创市场,先后获得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所产茶叶在各类茶博会上斩获“5金6银”。
在煎茶镇,引进上海大核实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4亿元,发展生态白茶茶园1万亩,并拟建茶博园和茶叶交易市场,展示德江茶文化、茶叶品牌,搭建市场平台。
在堰塘乡高家湾村,引进贵州丰彩大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利用距县城近的优势,打造都市农业观光园。该公司规划5500多亩、总投资5亿元,将整个园区规划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运动休闲及拓展区”、“山地果园”等12个原生态的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目前,已流转土地2500余亩发展果蔬基地。
据悉,到2017年,德江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主导产业茶叶面积将达3.326万亩,总产值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