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走上重整之路
一场“神仙会”日前在苏州市吴中区召开,会的主题是“碧螺春产业”。会议的缘起是当地主要特色农产品洞庭山碧螺春今年不佳的市场表现。
据吴中区农业局提供的数字,今年全区春茶总产量314.5吨,其中碧螺春150吨,与去年持平;总产值达23814万元,其中碧螺春15980万元,比去年减少8.7%;春茶销售总额4.88亿元,比去年减少0.58亿元。碧螺春平均收购价530元/斤,比去年减少50元;平均销售价1200元/斤,比去年减少80元。各项数据几乎全部下滑。
吴中是我省传统名茶的主产区。在这里采访的几天中,记者发现,往年大受追捧的天价茶销售一落千丈,企业各出招数自我调整,适应新市场。专家指出,市场宠儿“洞庭山碧螺春”也走上了艰难的重整之路,江苏茶业整体转型已迫在眉睫。
天价茶风光不再
吴中区太湖洞庭山地区是名茶碧螺春的原产地,包括西山岛和东山半岛两大区域,这里的碧螺春价格最高时一斤曾卖到1.36万元。谈起今年的茶叶市场行情,西山岛所在的金庭镇碧螺春茶叶协会胡勇会长十分担忧,“碧螺春今年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销量与去年相比下降30%,总体价格下降20%左右。”
西山金庭镇是苏州洞庭山碧螺春的最大产地,16500亩的茶园去年总产值达1.2亿元,高档茶净产净销,六七月份就全部销售一空。今年冬春季节气温比常年偏高,茶叶萌芽快。3月13日后,洞庭山碧螺春群体小叶种就陆续开采,虽然到目前为止今年碧螺春的产量还不能完全统计出来,但比去年有所增加是肯定无疑的。“分析今年的市场变化,高档茶消费依然是公款、送礼和集团消费,一朝受限,天价茶市场份额大跌是肯定的。”胡勇分析道。
“今年外地来订购的人和量有所减少,而内部的成本,如人工费、农本还在不断上涨。”金庭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顾进平告诉记者,一斤特级碧螺春成本就要1800-2000元,售价1000元一斤的普通碧螺春成本也有700元左右。“碧螺春居高不下的成本,要它放下身段,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确实很难。”
探寻新路的艰难
一些吴中茶企已感受到市场的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已然开始。以往吴中大多数茶场只生产中高档茶叶,今年春茶销售后期,已逐步转向高中低档分等级经营。在金庭镇,今年高中低档碧螺春比例为3∶4∶4,中低档茶出货量已远远超过了高档茶。
西山天王茶果场的庭院里,堆积着炒制碧螺春用的木柴。但今年的市场行情,让总经理沈四宝不敢再大量生产高档碧螺春,而是看准了红茶这一新产品。太湖洞庭山茶产区往年清明节前从来不做红茶,但今年3月中旬就开始生产红茶了,此时采用的多是原本用于制作高档碧螺春的原料,量又少,故价格比一般的碧螺春高,销售也容易。今年春天的高档红茶大约4000多元/斤,每斤毛利有1500元左右。沈四宝今年计划生产400斤红茶,市场价格至少1000元/斤。
“今年碧螺春价格大跌,多做点红茶更便于库存,还可以大量收购鲜叶,待机开辟新的市场,挺过难关”,沈四宝说。
沈四宝的碧螺春红茶之路并不平坦。他为了学习闽茶的经营思路和制茶工艺,远行福建遍访武夷山许多茶场,研制出用碧螺春制作红茶的一套工艺。试做的五年过程中,大约做坏了2万多斤红茶,价值20多万元,交足了学费。
除红茶外,黑茶也开始出现在吴中的茶场里。苏州邓尉茶叶公司正尝试生产更耐储存的黑茶,为此该公司还专门邀请了国内制茶科研界的不少专家前来指导。邓尉茶叶也是当地机械化制茶的带头人之一,拥有一家省级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除了高档茶仍采用手工操作外,炒青等中低档茶叶已完全采用机械制作。总经理朱永良告诉记者,成本比手工制茶要节省30%-40%。
资源整合已经开始
相比其他改制不久的集体茶场,东山茶厂转型较早。在浙商柳荣伟2000年斥资收购后,该企业不仅早已由茶叶向茶食领域拓展,在苏州地区开设了五六家品牌专卖店,还投资5000多万元,在东山紫金庵度假区建设了一个“江南茶文化博物馆”。记者去采访时,游客较少,主要还以接待团队为主。“这里能提供观光、餐饮、住宿,环境幽静,设施较全,也可以接待小型商务聚会,或许能结合当地成熟的旅游业,为茶业牵手旅游业发展。”当地旅游界人士对此颇有期待。
“洞庭山碧螺春只有400吨的产量,而全国市场碧螺春有4000吨的市场份额,这说明碧螺春很受市场欢迎。”在“洞庭山碧螺春炒茶大师赛”上,吴中区农林局长刘龙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碧螺春不能只卖高档茶,而要延伸产业链,尽管高档茶的价格下跌了,但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并未减少,拓宽市场空间迫在眉睫。”
据悉,为引导推动茶企和茶农健康转型,吴中区农业部门已开始整合东山、西山两大碧螺春茶产地的各种资源。譬如,将所有茶农纳入合作社;统一公用品牌,要求所有企业必须使用双商标,东山镇已经在征集当地碧螺春红茶的集体商标;发起成立“洞庭茶文化研究会”,延伸产业链已有百余家会员企业,包括67家茶业合作社。此外,政府还在拟订“洞庭山红茶”地方标准,规范新产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