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梦破后中国茶企路在何方
上市,这个曾经让许多中国茶企为之疯狂的字眼,在发达国家风投注资后能够成功上市的企业也只有30%,而在中国茶叶行业看来上市则如同儿戏般容易,就在一个月前还有地方再喊要迎来茶企上市潮,期盼着在短期内很多茶叶企业都做成上市公司,许多茶企就是冲着上市去做大企业规模而疯狂开店,但证监会本月11日晚披露的最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在审企业情况表中,安溪铁观音集团被终止审查,结束了IPO之旅。这一消息在媒体披露后,在茶叶行业引起极大的反响,不少上规模茶企急忙召开管理层会议,专门探讨茶企上市受阻后的企业发展方向问题。
安溪铁观音集团的上市审核被终止所产生的影响是行业性的,因为自从天福茗茶在港上市后,茶叶店的连锁经营模式就被全行业所模仿,至今还有茶企相信只要开足够多的茶叶店出来,上市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因而注册一家茶叶公司后就想方设法去开店,直营店、加盟店都来,只要能开起来就行,是否能盈利都不予考虑。因为上市圈钱的成功太诱人,许多茶企都顾不上茶叶店的具体经营细节了,导致市场上出现茶叶店赚钱少亏钱多,但亏本的茶叶店也在硬撑着活下来,想撑到公司上市那一天。
数个月前,安溪铁观音集团可能率先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的消息传出时,业内羡慕嫉妒恨者皆有,对安溪铁观音集团不利的言论也随之出现,虽然这个不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但也体现出茶叶行业的残酷竞争。
上市,这个词在茶叶行业频频出现时,上市目标似乎就以开始变得畸形,上市不是为了做大品牌,而是为了在资本市场捞得一笔。许多茶叶企业时刻叨念着上市,外人可以看见其茶叶店不断增多,但内行人都知道这样开店并不赚钱,而是赚“上市需要”的“规模”资本。为了这个资本,茶叶企业各显神通,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风投注资无所不包,只要能弄到钱就好。这个过程中有些规模尚小,没有后备财力的茶叶公司已经倒下,产生出一大堆的三角债和烂债。
茶叶行业的上市梦本来就不正常,很多茶企是在注册公司时就冲着上市目标而去,疯狂开店的同时却没有经营茶叶店的能力,许多茶企陷入“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唯心境界,认为上市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正常情况下的连锁经营企业扩张,是以单店盈利能力强,而且已经形成单店盈利的可复制模式,只有按照统一模式去开店就能实现盈利,连锁经营可以持续发展。但茶叶行业几乎没有企业敢宣称有可复制和可持续的单店可盈利模式,通常还是引导加盟商通过关系卖茶,有关系就有生意可做,否则开茶叶店就等着关闭。
属于茶叶企业终端营销环节的问题,还只是茶叶企业难以盈利的冰山一角,茶叶行业还有诸如产品、人才等基本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茶叶是中国的传统农副产品,茶叶产品的生产处于低技术含量的传统工艺。产品质量问题是所有企业讳若莫深的,茶历史很曲折,茶故事很精彩,但提到茶叶食品安全问题时,企业并闪烁其词了。因为中国市场监管比较松散,茶叶产品容易随意叫卖,茶企业就不会去关注什么产品标准问题。有不少茶企曾以茶叶国家标准说事,试图以此说服消费者,但在我们信任度极低的社会现实面前,国标也没有公信力。直到如今消费者开始认真关注茶叶的食品安全问题了,国家标准也相应提高了要求,才有少数茶企在尝试着以欧盟标准要求自己。而在人才问题上,茶叶企业大都在县城或农村,处于人才比较匮乏的地区,许多茶企从生产到销售都是农民自己在凭传统经验做着,商业模式极为落后。
就目前的茶叶行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茶企都处于高风险经营中,产品质量问题随时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抵触和声讨,商业模式的落后致使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无论大规模投入还是茶农卖土特产形式都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茶叶企业基本处于两个极端,即茶农贩卖土特产的关系卖茶方式,这种方式推崇产供销一条龙,不利于成为真正的企业;另一种便是冲着上市而来的疯狂扩张方式,这种方式中的企业几乎都没有真正的门店可盈利模式,因而自然不会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安溪铁观音集团上市步伐终止后,这个对茶叶行业来说都是令人沮丧的消息,为当事企业感到惋惜之余,对于更多紧随其后的茶企来说,证监会这盆冷水泼到了整个行业,茶企应该慎重考虑自己企业的未来去向了。从产品入手,做消费者无可挑剔的茶叶;从人才入手,做有创新能力的茶企;从渠道入手,打造可盈利的全新营销模式;无论出于上市或是其他目的,也无论想在国内还是境外上市,只有把企业基本功扎实做好了,企业才经得起一切方式的检验,企业也才可能真正做大,才有可能成功上市,上市后才可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