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新闻动态

茶叶市场“熟人经济”之弊

2012年11月06日 10:58:1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秋茶上市,不断有网上茶店老板打电话推荐新茶,不管话说到什么程度,电话那头一律会有这样一句:“您是老客户啦,一定会优惠的啦!”每闻此语,我都有一种骂回去的冲动:首先,我岁数不大,“老”你个头啊;再者,我们很熟吗,我不过在你店里买过一次茶而已耶。当然,冲动是魔鬼,想到人家开店不易,推荐茶叶也算不上情节严重的骚扰电话,嗯嗯啊啊也就挂了。

之所以闻电话上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从几家网店买的茶叶品质都不怎么样,很让人失望,感觉被欺生了。虽说是“一回生,两回熟”,可在购物这事上,有一次失望就够了,我决没有打算回头,成为他们“老客户”的想法。要想留住客户,并让他们成为老客户,最关键的一条原则就是诚信,第一次交易必须拿出好东西,而且还得有“优惠的啦”。不然,卖茶者三千,干嘛非要在你这一家买。这道理多浅显,茶店老板难道真的不懂吗?

其实,不是他们不懂,而是茶叶行业太多的潜规则淆乱了他们的市场和经营理性,让他们时常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网上交易不见面会欺生,实体交易见了面也会杀熟。都说茶叶市场是“熟人经济”,可“熟人”之间又有多少互信呢?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不少店面出售的茶叶都不标注售价,店主多是看人下菜碟,茶叶的“时价”取决于顾客的生熟程度和他们的砍价能力。有老板对媒体直言不讳:对于一些常来的熟客,一般都会给予一定的优惠,而对一些生客价格就叫得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一朋友说,他去马连道买茶,差不多都是把老板的开价拦腰砍然后再打6折,即使如此心里还是没谱,总觉得还是被宰了。事实上,成了熟人,也不见得有谱。道理很简单,既然茶叶都不明码标价,就算关系再熟,老板也不会把作为其商业秘密的进货价及利润率告诉客户,最终成交的售价即使优惠了,也不等于说基于利益目的老板就放下了宰人的刀,他只不过是下手有所保留,让对方少出点血罢了。

“熟人经济”内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缺少人情和市场理性的。在利益左右下,熟与生并不能成为体现交易公平与否、市场诚信有无的分水岭。相反,借助并不靠谱的人情(里面有太多的伪装和利用)建立的经济关系,只能混淆情理,惑乱市场。茶叶市场熟人经济盛行,既与中国当下尚未完全从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现实有关,也与茶叶市场自身的经营传统和特点有关。就后一种情况看,目前我国大部分产茶区都是茶厂遍地,规模小散,品牌杂乱,没有统一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定价自然也就五花八门。这种状态直接造成了下游市场价格的混乱。而很多消费者不懂茶的现状,又加重了经销商的投机心理,使得茶价更加扑朔迷离。茶叶价格不够透明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茶城茶庄数量的盲目增加,市场恶性竞争加剧。仅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近两年就至少增加了4家茶城、茶商500户。由于更多资本进入茶叶流通领域,试图赚取快钱,使得北京的茶叶市场已经供大于求。

要改变熟人经济的现状,消除隐于其后的市场之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入市门槛,对茶叶市场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整顿。同时,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促进茶叶企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产业做大了,市场规范了,行业自律了,企业诚信了,熟人经济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取而代之的将是合规律、合法律同时也合人性的成熟经济。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