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新闻动态

瓮安县积极培育有机茶着力打造高端绿色茶品牌

2012年05月10日 10:51:5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群山延天去,碧波送香来。

暖春四月,地处黔中腹地的瓮安县,漫山遍野茶叶竞相吐绿,茶香四溢。一片片青青茶园在旭日阳光的辉映下,显得青翠欲滴,置身万亩茶山,倍感心旷神怡。

4月19日,瓮安县素有“茶海”之称的岚关乡举办首届茶文化节,当天节日气氛热烈,活动汇集了瓮安县数十家本土产茶制茶企业和部分外来茶商参加,采茶比赛、制茶比赛、茶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县内外“茶客”前来观光,腰包鼓起的茶农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岚关乡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茗茶节之后,又创新思维以此次茶文化节为宣传平台,向县内外充分展示了本地发展茶产业的丰硕成果。

据岚关乡党委书记方成坤介绍,近年来,在瓮安县奖补机制的推动下,岚关乡目前茶园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万余亩,其中稀有白茶2千余亩,还引进外地茶商新建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和茶青收购市场,短短两三年,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催生了不少万元户。目前已有4000多亩出产茶园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从时下的收购价格来看,今年预计每亩能够为老百姓实现3500元的纯收入。

瓮安县贵山茶叶有限公司是岚关乡引进的一家茶叶加工厂,是集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民营性质企业。公司现有现代化加工厂、茶叶专用保鲜库以及各类茶叶加工设备120套,年加工能力100余吨,实现了名优茶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据公司总经理王石介绍,自3月下旬以来,岚关乡各村的茶农们早出晚归,投入到茶园地抢收季节性茶青,目前种植10亩以上茶叶的农户有100余户,而每天到茶山采茶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人。今年春茶开采以来,公司每一天的收青量在1000斤左右,目前茶青的收购价维持在60元左右一斤的均价。同时,针对如此大的茶青收购量,公司加工厂还从外地请来了茶青加工师傅,现在制茶车间基本上每天都是在通宵工作,产品即将销售到沿海一带。

在茶山上,村民严嘉明正在抢抓时间采摘茶青,她告诉记者,因为自家就住在茶山附近,她每天都到茶山上为茶农大户和几家种茶公司采茶,所采茶青按每斤30元价格计算采摘费,她平均每天有70多元的纯收入。“现在把土地用来租给茶商,我们在自家地里劳动,比起以前种包谷,这笔收入不仅容易,也多得多,茶山就像我们的银行,现在找钱有了盼头了。”

在岚关乡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的同时,瓮安县玉山镇也乘势而上,举全镇之力大力发展茶产业,不到一年的时间,该镇苟家庄村的农户们就有了万亩茶园,而这一切变化只需他们拿出土地进行流转就能实现。

“目前茶叶长势很好,预计三年,我自己就可以收回几十亩茶山。整个建茶园的过程中,我们只提供荒山土地,没有出过一分钱,全部由茶叶公司包了,茶山投产后全部都会归还给农民,而且茶叶不愁销路,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好事。”玉山镇苟家庄村村民何开荣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待茶叶出产,农民只要按公司的要求进行管护,就可以在自家土地上采茶,以市场价卖给公司进行茶叶加工。”投资为农户们建茶山,收购茶叶进行加工的是贵州江兰有机茶有限公司。2010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入驻苟家庄村,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10000亩茶园基地和2个现代化茶叶加工厂。

入住的茶企在管理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公司出资,农户出地,建茶园基地,公司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茶园投产见效时,公司将基地交予农户,农户将茶青在市场同等价格的前提下,全部卖给公司,农户卖茶青所得收益全部归己。

岚关乡、玉山镇仅仅是瓮安县实施奖补机制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两个实例。在瓮安,像岚关乡这样在从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茶乡镇,目前已扩大到15个,截至目前,瓮安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突破了10万亩,其中新发展无性系茶园7.77万亩,种茶面积是2008年实施奖补机制以来的4.5倍。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瓮安海拔较高,境内山峦起伏,云遮雾绕,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大多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黄壤,呈微酸性,宜茶树生长,是黔南州所辖13个经济体中农业基础最为稳定也比较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个,也是贵州省农业综合区划宜茶区域。

瓮安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陆羽着《茶经》中就记载为茶叶产地。品种多,但尤以绿茶种植面积大,生产茶叶多,经济价值高。据《瓮安农业志》记载,1944年就出产茶叶9.5吨,被贵州农业改进所列为重要产茶县。瓮安绿茶以嫩绿清香、鲜醇爽口、汤绿明亮、经久耐泡、回味悠长而普受青睐。曾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实验研究证明,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近年来,随着省、州推进茶产业发展政策的步伐,瓮安积极参加各种茶叶宣传推荐及茶产品评比活动,先后到深圳、上海、重庆、贵阳等地宣传推荐瓮安茶产品,2010年4月选送的瓮安县曼生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曼生贡春”、“曼生贡芽”,瓮安县卧龙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帝毛尖”参加2010年第五届“中绿杯”茶叶评比活动,分别荣获中国名优绿茶金奖、银奖和优秀奖;2011年瓮安白茶荣获第九届“中茶杯”第一名。瓮安贵州味道牌“都匀毛尖”茶荣获第二届“觉农杯”中国国际茶叶暨茶艺博览会名优茶评比金奖。

由于口感得到广泛赞誉,瓮安茶叶逐步走出贵州,进驻全国市场。

思路决定出路。2008年,为把地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茶叶真正成为瓮安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瓮安县树立现代农业产业理念,在广泛吸纳民智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编制了《2009—2015年瓮安县茶产业规划》,立足现有的优势资源,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念,力争把茶产业打造成为瓮安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该县紧紧围绕“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效益、助民增收、做强做优”的原则,坚持“大户、散户以及龙头企业”三结合的方式,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大户带动,龙头拉动”的发展模式,举全县之力推进茶叶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此,各种茶乡镇除了相继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外,还建立了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茶产业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好茶叶产业发展中的人、财、物等问题。

在资金扶持上,从2008年开始,瓮安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发展茶产业,重点用于良种茶苗补贴、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或技改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市场监管、技术培训等。由于资金有限不能满足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去年8月,瓮安再次出台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扶持资金额度,进一步拓宽了茶产业发展的扶持范围,扶持资金从2008年175元/亩提高到1050元/亩;二是把专项扶持资金从100万元调整上升到1000万元,并整合涉农资金500万元参与打造茶产业;三是实行土地开发项目与茶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县委明确规定,凡是土地开发的耕地一律种植茶叶,同时将新增耕地出让金的10%用于茶产业建设;四是鼓励单位干部职工带职带薪领办茶产业,凡独立建园50亩以上的,可带职带薪8年;五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发展茶产业,四年来共争取省级茶产业资金335万元。一系列奖补政策的出台不仅极大刺激了茶农种茶积极性,也使外来茶商吃上了定心丸。

每年,瓮安都及时召开茶产业扶持资金兑现大会,三年共兑现扶持资金7056万元。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瓮安共引进外地客商12人,引进资金3376.5万元。

在技术引导上,瓮安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农村远程教育”等平台,聘请茶叶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茶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跨乡镇进行基地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茶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茶品质提档升级。与此同时,积极改造产量低、品种杂的老茶园,优化茶园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农家肥、绿色肥、生物农药等。如今,茶农们一改过去靠自己采摘、加工、销售的传统“一条龙”方式,直接将鲜叶卖到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加工大户,不仅保证了茶农的收入,也规范了茶叶生产加工秩序。

与此同时,瓮安还把已建茶园和拟建茶园的机耕道、水池、水窖以及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建设,鼓励和指导茶农走种养配套、以短养长、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在奖补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全县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其中新发展无性系茶园7.77万亩,建设茶树无性系苗圃基地1600亩,全县已投产茶园3万亩,2011年实现产量1958.6吨,产值达3261.8万元。茶品种有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龙井43、名山131、浙农113,产品远销江苏、浙江、广西、贵阳等省内外市场。除此之外,瓮安目前已拥有茶叶加工企业26家,并新建了贵山、贵州味道、瓮安岚清等6家高标准、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和茶青交易市场。

今年,瓮安县借力国发2号文件的相关政策支撑,积极培育有机茶,着力打造高端绿色茶品牌。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协调工作,并在技术上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排忧解难。同时,瓮安加大“185”工程实施力度,今年将完成茶叶种植3万亩,到“十二五”末,全县茶园种植面积将达到20万亩,实现年产值3.2亿元以上,茶叶年综合性收入4.5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