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国际化问题备受关注
以茶会友,为茶说话。眼下,中国茶叶国际化问题备受业界关注。本期《茶周刊》“爱茶人栏目”专访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危赛明——中国茶叶国际化的阻力和机遇
欧盟、日本等国所设置的贸易壁垒,给中国茶叶的国际化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不过,通过对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危赛明的采访,记者发现,中国茶业的国际化最重要的还是要克服内耗问题。
危赛明表示,原先中国茶企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现在国内的一些茶企慢慢发展壮大,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知名茶企,例如,已有不少知名茶企在考虑上市。有了一定实力,茶企就会考虑打造自己的品牌,就有实力走出国门到国际上开自己的专卖店,目前这个条件已经成熟。但是,必须看到,中国茶业国际化还存在几大重要阻力。
茶企恶性竞争
危赛明告诉记者,中国茶企之间的不良竞争比较常见,应该学习印度的营销理念。例如,印度人款到才发货,或者要开信用证才发货,而中国的一些茶企不仅低价出口,还可以欠款。这样的出口形势,不仅利润薄,而且风险大,也影响了中国整个茶行业的国际市场利润,导致不少出口型企业生存很难。所以,中国茶产业如何才能加强自律、如何能够抱团、如何能形成统一对外的趋势,使茶企对外贸易风险降低,提高对外市场竞争力,这方面还得做很多工作。
多标准并存
由于中国是茶叶多产国,是多茶类的国家,绿茶、乌龙茶、白茶等都有。因此,在茶叶出口方面,危赛明认为,可以建立一个标准、规范的茶叶拍卖市场。作为大宗的茶叶产品的出口,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大家才能达成共识。而反观目前的情况,大部分都是以企业标准为准,虽然国家在各个茶类也都制定了不少标准,但是并没有在强制执行。另一方面,各个省所制定的茶叶发展方向及标准又不一样,这些都制约了中国茶叶国际化统一标准的问题。危赛明谈到,国家有国家标准、地方有地方标准、企业有企业标准,多标准等于没标准。比如农残方面,国内有农业部标准、卫生部标准,多标准并存,也使得企业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品牌国际化是趋势
危赛明表示,对抗贸易壁垒,得改变经销模式。以前我们都是以出口原料的代理形式,今后,我们想在世界各地开中国茶叶专卖店,通过从开专卖店的形式、连锁加盟的形式,来推广中国的茶产品,推广中国的茶叶品牌。
目前,中国茶叶出口日本、非洲等地,大多以原料、散装的形式出口,附加值不高。建立专卖店以后,产品附加值提高,有助于中国茶叶品牌形象提升、市场占有率提高,成本是可以收回的。现在中国的很多茶企都在致力于这个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如果以后中国的茶叶专卖店可以像开中餐馆、孔子学院那样,中国茶叶的品牌一定不会亚于立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