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师李传德:茶叶减产背后的“结构性”解析
公众普获得笼统信息是:受去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影响,今年我市地产茶叶产量大幅度下降。然而记者近期在走访基层中了解到,所谓“茶叶减产”并非一概而论,得益于品种优良与科技种茶,茶叶减产幅度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不减反增——
茶叶减产背后的“结构性”解析
丹徒金谷阳茶场
上党镇是丹徒区的茶叶主产地,位于该镇墅山村的丹徒区谷阳茶场目前拥有茶园面积200亩,其中30亩是早茶品种“乌牛早”,其余170亩都是老品种。
60岁的茶场老板陈龙发向记者介绍,对种茶而言,今年是“自然条件最差的年份之一”,但是与170亩老品种茶叶大幅减产形成反差的是,他的30亩“乌牛早”却大幅增产:由去年平均亩产5千克左右,增加到今年平均亩产8千克左右。
陈龙发大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行业减产强势拉升了今年茶叶的总体价格行情,以谷阳茶场出产的“金谷阳春”牌早茶而言,刚上市的价格由去年1300元左右/500克,升至今年的1700元左右/500克,而且严重供不应求。一反一正之下,今年谷阳茶场的总收益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6%左右。
句容是全市范围内的茶叶主产地,目前共拥有茶园面积约3.7万亩。与陈龙发的“小茶园”状况有同有异的是,句容茶叶协会会长、张庙茶场场长张德敏向记者介绍,这3.7万亩茶园中,老品种占了大头,约2.9万亩,它们今年产量总体下滑了50%左右,而另8000亩良种茶叶,产量跌幅就相对小得多,只在15%左右。张德敏说,尽管融入价格上涨因素,今年句容老品种茶叶的总收益仍然下降了大约30%,而良种茶叶的收益则与去年基本持平。
带着相关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农委园艺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传德。李传德介绍,目前我市共拥有茶园面积约6万亩,其中特早茶、早茶良种约占2万亩,虽然今年地产春茶因干旱整体产量下降了30%左右,但对良种茶而言,今年阶段性的气温条件恰恰相当“给力”。
今年没有遭遇危害性霜情,像“乌牛早”这种用于制作高档茶、附加值极高的品种,天生最大缺陷就是怕霜。在开采期整体后移的情况下,往年一般在3月中下旬就可以收获的早茶品种,今年也延至清明节前夕才开采,而今年清明节前后,气温波动不大,连续十多天稳定在十几度范围内,这样的自然条件不仅非常有益于茶叶的持韧性等综合品质,而且采摘时间从容,茶园采摘得“十分干净”,单位面积采摘量提高了,这就是为何今年良种早茶少减产、不减产、甚至还增产的一大重要因素。李传德说:“往年早茶开采期间因气温蹿升较快,只能抢时间赶速度,于是不少茶芽就漏掉了。”
李传德对茶叶种植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结合极端气候影响下的今年茶业形势,谈如何做大做强我市茶叶产业,李传德认为,应进一步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扩大高效产出的良种茶叶种植面积。他以“乌牛早”这一特早茶良种为例进行了相关解析。
“乌牛早”因开采早、品质好、价格高,产出效益相当可观,普遍达到万元以上每亩,高的能达到2万元/亩。虽然这一品种早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引入我市,但发展步伐一直缓慢,目前在2万亩良种茶中所占比例仅10%左右,也就是2000亩。茶农们不敢扩大“乌牛早”面积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品种对霜情相当敏感。过去,“乌牛早”存在“三年遭遇两年霜”的气候规律,2007年之前更是经历了连续5年的霜灾,尤其2007年当年一场严重的霜情,毁了全市80%以上的“乌牛早”收成。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市开始推广防霜扇技术。
据介绍,安装防霜扇的投入并不算小,一台扇管用一亩茶地,其价格为1.8万元。但是,大自然变幻莫测,自推广防霜扇技术之后,2007年以来我市又连续4年没有产生危害性的霜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茶农带来侥幸心理,影响了技术推广,茶农们普遍仍然固守于既不扩大“乌牛早”面积、也不安装防霜扇的博弈状态。自去年开始,我市首次以专项政府补贴形式强化推广这一技术,尽管每台补贴达到5000元,大头依然得茶农自己掏,所以到目前为止,全市安装了防霜扇的“乌牛早”面积只有一半,亦即1000亩,其中有200多亩是在去年补贴政策刺激之下新安装的。
李传德就此向业界提示,除了政府大力扶持,广大业主应树立必要的风险意识,协调好长期收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包括防霜扇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投入,其实是相当于在应对自然条件的挑战之中,给茶叶种植上了一道“农业保险”,尽可能削弱“望天收”的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