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茶文化
成就名茶,需开掘“文化族谱”
“茶文化的核心是由技而艺,然后由艺而道。”南京雨花茶集团董事长毛久庚说,茶叶本身的制作门槛很低,但茶产业却是一个附加值很高的产业。因此,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茶仅仅是茶;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才能成其为名茶。
以1959年官方评选的“中国十大名茶”为例,入选者大都有独特的“文化身世”。毛久庚说,比如苏州洞庭碧螺春,其得名就有一段佳话。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又据清代《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以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除了正式的记载,更多关于名茶的传说、故事,以及名人题咏、茶文化遗迹和实物,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赋予名茶文化内涵,这既有利于品牌的传播,也增加了品牌的美誉度。“由此反观雨花茶,这方面做的相当欠缺。”经营老莫茶栈十余年的莫利锋认为,雨花茶不单是“英雄名茶”,更是文化名茶。过去在雨花茶的推广过程中,只强调了它的“英雄”出身,而舍弃历史传承,实在是得不偿失。
推广品牌,外地范例可借鉴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离不开有力的品牌推广和深度开发。在这方面,南京的两大近邻——杭州、苏州都有现成的范例,可资雨花茶借鉴。
在杭州,为了进一步提升龙井茶品牌知名度,2005年以来,杭州市花巨资对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龙井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了龙井茶文化景区。该景区现已成为“西湖十景”,每年都会吸引上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在景区里,既有龙井寺、茶文化村、“龙井八咏”陈列室,还有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茶文化主题公园,以及荪壁山房、樟荫品茗、精品茶宴等景点。借助于纷至沓来的旅游人群,茶文化景区成为龙井茶的“活广告”。
在苏州,为了叫响碧螺春名声、做足碧螺春文化,苏州市吴中区近年来先后借助央视平台,举办“同一首歌——走进碧螺春故乡”文艺晚会;组织碧螺春合作联社抱团跻身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以期在世博会的大平台上打响名气。而洞庭东西山碧螺春姑娘评选、碧螺春原产地保护第一锅竞拍、碧螺春茶文化研讨会、炒茶大师擂台赛、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等,也都大大提升了碧螺春茶的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