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茶之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最着名的是武夷岩茶(大红袍茶)
介绍
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早在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的诗句。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大量入贡。
“采摘金芽带露新,焙芳封裹贡枫宸,山灵解识君王重,山脉先回第一春。”就是诗人咏采摘御茶的诗篇。
17世纪,武夷茶开始外销。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英国最早的茶叶文献中的“Bohea”意即为“武夷”之音译。当时在伦敦市场上,武夷茶的价格比浙江的珠茶还要高,为中国茶之首。
19世纪20年代开始,武夷茶在亚非美一些国家中试种,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中安家落户。进入本世纪80年代,武夷茶又风靡东瀛,被视为健美茶而倾倒无数佳丽。
武夷山生产的茶叶,以乌龙茶为主,年产量占80%以上,也有工夫红茶,占10%左右,绿茶占7%。其中最着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属半发酵的青茶。绿叶红镶边,形态艳丽;深橙黄亮,汤色如玛瑙;岩韵醇厚,花香怡人;清鲜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齐备的茶中珍品。武夷岩茶饮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汤色澄黄、叶底明亮、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因而令人倾倒,畅销海内外。清朝美食大师袁枚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近年来发现武夷岩茶还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可以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可以防癌,降低血脂、胆固醇,还可以抗辐射、搞损伤、搞衰老,减肥、消食、健身、美容等,更成为茶界茶市场的抢手货。武夷茶艺一共有27道程序,高雅美妙。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据调查,仅山北慧苑岩便有名丛800多种。主要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武夷岩茶有规范性的国家标准《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规范中对其产地以范围、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查规则、及标志、标签、运输、贮存及产品质
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量加以严格界定,只有生长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用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武夷岩茶的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中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有名的“侨销茶”。
◎ 武夷岩茶产于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新茶不宜多喝。
◎ 品种包括大红袍、肉桂、吕仙茶、洞宾茶、水仙、武夷奇种、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大红袍是无性繁育,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
◎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特点甘、清、香,色泽绿褐鲜润,茶汤呈深橙黄色,茶性和而不寒,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最适宜泡工夫茶,18世纪传入欧洲后,曾有“病之药”誉。流传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让猴子穿上红色坎肩,爬绝壁采摘茶叶,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摵”
五美
⑴自然清静的环境美:
自古以来品茗讲究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和谐统一。自然清静的环境是品茶者修身养性,陶冶情趣的一种精神享受。徐渭在其《煎茶七略》中云:“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几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抱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⑵清轻甘活的水质美:
烹茶择水,可谓中国人饮茶的传统。水之于茶,尤如阳光之于万物,玫瑰之于爱情。只有纯洁甘冽的水才能赋予茶以生命,让人们在品赏它的色、香、味、形的同时,对身体起到保健疏导作用。
⑶巧夺天工器之美:
中国的品茶艺术,最注重韵味和情趣。所以品茗讲究好茶配珍贵茶具。壶添品饮情趣,茗增壶艺价值,恰如红花绿叶,相映生辉。“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这是对品茗习俗的生动写照,可见茶具在品茗中的地位。
⑷高雅温馨的气氛美:
品茗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以不仅要求环境美,而且非常重视气氛美。要营造一个高雅温馨的气氛,使品茶者进入一个艺术的氛围和崇高的境界,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精神愉悦,体味高雅的品茗情趣。武夷山的茶艺馆中御茶园和茶观在这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
⑸妙趣横生的茶艺美:
茶艺是以茶为载体,以茶馆或舞台为展示场所,并以古曲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向饮茶人和来宾演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其表现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表演型、待客型、实用型,有绿茶茶艺、花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艺(也称功夫茶)、“禅茶”、“三道茶”等等。还有地方特色的茶艺。
属性
武夷岩茶属青茶类(俗称乌龙茶类)、半发酵茶类。 品质特征: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在特殊的小气 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工艺形成的茶类。鲜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以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或带沙绿、或带青褐、或带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瑞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特有的“岩韵”。叶底软亮、呈绿叶红镶边、或叶缘红点泛现。不同的茶树品种还带有不同的品种特征。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通俗称“岩石味”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而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又称茶底硬亦是茶树立地条件好,一般都生长在砾质沙壤的茶园中更为突出。
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一样,以其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茶青在武夷岩茶特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品种不同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但香气要求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2、特征
岩茶的共性特点:含上述“属性”中的特点,兼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且性温健胃,具“岩骨花香”之特征。
(1)品种特征
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
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某些消费者常把渥味、烟味、酸馊味等当作“韵味”。
(3)岩韵
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