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戏失传数百年重新展现
焚香静心,筝声悦耳。经过“临泉听涛”、“竹筅沐淋”、“兔瓯出浴”等十几道工序,两尾吐着泡泡的“金鱼”跃入深褐色的茶水中。8月29日,在武夷山茶人章志峰家中,记者见到了已有千年历史却又失传数百年的茶百戏。
3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章志峰与茶百戏结缘,苦心研究后,得以传承。如今茶百戏已是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章志峰不希望它止步于此。他表示,“茶百戏作为宋代最经典的文化,希望为更多人所知,继续发扬光大。”
千年茶艺 失传百年
不少人知道咖啡拉花,即在咖啡上用牛奶、奶油等画出各种形状的图案,所以在见到章志峰的茶百戏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茶水拉花”。为了说明这种本质上的不同,章志峰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解释,“茶百戏是仅用茶和水,使水脉分成不同层次,从而形成各种文字和图案,不用掺杂别的东西,同时茶汤还可以饮用。”
茶百戏并非新技艺,它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茶艺。茶百戏始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不少文人墨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
宋代,茶百戏因宋徽宗的推崇而达到顶峰,他不仅撰书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北宋陶谷的《chuǎn茗录》中记载:“茶百戏,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为物象,如禽兽虫鱼花鸟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陶谷所述“茶百戏”便是“分茶”了。
许多文人如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但现在不少书中将这句诗中的“分茶”理解成“品茶”。元代后,分茶开始衰落,到清代时,就未再见到关于分茶的记载了。
“这也意味着,茶百戏已经失传数百年了。”章志峰感叹道。
偶然结缘 萦绕在心
1980年,章志峰考上了福建农学院茶学系。与那个时代的多数大学生一样,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校园的图书馆里,他翻阅了许多与茶相关的书籍。一次不经意间,他读到了“茶百戏”这个词,他第一次知道,茶汤可以不借外物显画显字,而且还是宋元时代的品茶时尚,上至一国之君的皇帝,下至不名一文的市井文士,不少人都精于此道。品画结合,蔚然成风。
“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章志峰带着疑问请教了老师,可就连年近古稀、见多识广的老师都表示没有见过。
参加工作后的十几年里,茶百戏似一个疑团,一直萦绕在他心上。
但他没想到,当年中国茶道东传日本,造福扶桑,日后却又成为激发中国茶文化精华茶百戏复兴的一粒“火种”。
东渡日本 潜心研究
1997年,章志峰获得了一次到日本研修一年的机会。2004年,受外交部选派,章志峰作为中国首位茶学专业国际交流员再次去了日本。在日本,他不仅向日本各界广泛宣传武夷山市乃至中国的茶文化,还借机潜心修习了日本茶道里千家。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竹筅、水注、茶盏等点茶工具中,他似乎悟到了点什么。据书籍记载,点茶是唐、宋时的一种煮茶方法,而点茶又是分茶的基础……牵挂多年的茶百戏,似乎离他从来没有这么近过。那个让数辈人疑惑终生的茶百戏疑团,终于找到了解惑的幽径。
两次日本之行,他受益匪浅。2005年回国后,他便开始了对茶百戏的系统研究。他遍寻古书,仔细研读宋朝点茶法。茶百戏对原料的要求很高,如何保证茶汤中既有图案,又能持久,成了章志峰的最大问题。为此,他走遍了武夷山大大小小的茶园,并自置茶园,亲自种茶、采茶、制茶,对田间栽培、采摘、蒸青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点茶和分茶技巧进行系统的对比试验。
2009年,经过5年的系统研究,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失传数百年的分茶技艺在他手里重新复活了,茶汤中出现了栩栩如生的字画。同时,章志峰在复原了古人的技艺上还超越了前人:茶百戏图案的保留时间,从古代的瞬间扩展到现在的半小时至6小时;演示的茶类也从当时的绿茶,拓宽到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茶类。
“古人只用绿茶进行分茶,但不同颜色的茶汤,能表达不同的意境。”章志峰大胆尝试用不同茶类进行分茶,“绿茶表达素雅,乌龙茶表示浑厚……”
“申遗”不易 任重道远
现在,章志峰和妻子,以及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一起致力于茶百戏的宣传和研究。他和妻子现在带了几个学生,传授分茶技艺,“我们融汇了音乐,结合了插花,希望能让茶百戏从制作到成品都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而章志峰和儿子共同着述的一本关于茶百戏的书也即将出版。
今年5月,章志峰在朋友的建议下,开通了新浪微博。如今,他常常发一些茶百戏相关知识及图片到微博上去,同时不厌其烦地给粉丝们普及茶百戏的知识。
“从最开始无人关注,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名粉丝了。”但章志峰仍认为茶百戏受到的关注不够,“这个词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太过于陌生了,不会有人特意去搜索‘茶百戏’这三个字。”
“茶百戏讲究的是意境美、一种神韵的美,文化内涵深厚,具有深度挖掘和研究的价值。”章志峰不断创新,闲暇之时研究一些例如“金玉满堂”、“花好月圆”等喜宴上能用的图案,希望能让茶百戏走入寻常百姓家。
继续研究的同时,章志峰一直努力为茶百戏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茶百戏被认定为武夷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章志峰有些无奈,因为按照逐级申报的既定程序,他只有到明年才能申报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国家级最少还有5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