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斋的糖火烧
通州有“三宝”,老北京人无人不知:万通酱园的酱豆腐、小楼儿的烧鲶鱼,再加上“大顺斋的糖火烧”。“大顺斋的糖火烧”在通州西关路北,绵延数百年不改旧貌。虽然“大顺斋的糖火烧”很早就北京城里设了分店,但是那些老粉丝们(包括我母亲),还是讲究吃西关的。
以前去通州的交通没有现如今这么方便,去一趟通州没有多半天儿回不了城。即便如此,因为老人好这口儿,也就利用休息日或赶上办事顺便去西关带一大嘟噜回来。老人认出那是正版“大顺斋的糖火烧”,非常高兴。其实满大街点心铺里都有糖火烧,但是“大顺斋的糖火烧”,就是不一样,不仅是因为名气大,东西也着实与众不同,用我母亲的话说:“那东西做的地道”——吃到嘴里酥绵松软,香脆可口,不粘不腻,里面含着浓浓的桂花、红糖、麻酱的混合香气。很适合老年人一早上起来,或两餐之间,就着热茶细嚼慢咽地品味。
糖火烧个儿不大,只有眼镜片儿大小,若是大小伙子,一口能塞进仨两的,但“大顺斋的糖火烧”虽然也叫“火烧”,绝不是那种让人解饿用的食物。母亲说这种火烧除了味美好吃,还有止泻功效,稍微加热后其效果更佳。可以补气养血、健体强身(里面有蜂蜜、红糖)。记得母亲曾说起“大顺斋的糖火烧”源远流长的历史。“这买卖年头多,还没有大清国就有它了”。查阅相关资料,果然有记载:“明末崇祯年间,有位南京人刘大顺,搭运粮船北上,在通州落了脚”。通州距北京40里,是明清进京的咽喉要地,也是大运河水路运输的集散地。那时候的通州,舟船穿梭,商贾云聚,刘大顺本是个回回,即在那里开了家专营麻花、火烧的清真小吃店。刘老板苦心经营后来逐步扩大,产品质量在他的精心制作中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产品质量也与日俱增,才有了 “大顺斋的糖火烧”。“大顺斋的糖火烧”选料精细,非纯净的面粉不用,所用油定要通州本地产小磨香油,调味的桂花则须是天津福昌祥的精品,红糖只用广西梧州的,青糖则用台湾产的,芝麻酱由自家店里小磨儿研制,秘不外传。
几百年岁月里,回族阿訇及信众从北京去伊斯兰圣地麦加朝觐,都少不了要带上些“大顺斋的糖火烧”,作为礼品和路途中的食品,它可以经月不坏,故而“大顺斋糖火烧”早已是名扬海内外。眼下街面上一些所谓“大顺斋的糖火烧”,只是徒有其名,与西关的“大顺斋的糖火烧”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其原因不外乎急功近利、用心不够,所以只配当做充饥的食物而已。
(声明:本栏目文章系美讯网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