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市场应成为连接艺术新变化和社会审美变迁的桥梁
2006年春,张晓刚[微博]的《血缘系列·同志》,在纽约苏富比[微博]拍卖行拍出97.92万美元的高价之后,开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拍卖中的高价位行情,其后,这种行情影响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经过媒体的渲染,甚至影响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和心理。除了出现作品风格雷同之外,连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开价,一开口也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了。2008年冬,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当代艺术的欧美市场出现颓势,媒体又大肆渲染,仿佛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灭顶之灾了。其实,天价与低谷,都是欧美市场的事情。我曾在《美元冲击下的当代中国油画》中提过,中国艺术品对于欧美的艺术品市场只是原料意义上的“矿石”,即人家把中国艺术品当做“矿石”,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手,然后在人家市场的炉里“百炼成钢”,高价是人家在自己市场中运作的结果。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到欧美艺术品市场的波动,也是自然而然的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天价不必兴奋,低谷不必沮丧,倒是该想想怎样建立自己的艺术品市场模式了。
2005年,我开始探讨低端市场的问题,对媒体说过“三级市场制”的想法。画廊和拍卖行体系,是西方成熟的两级艺术品市场机制,自然可供我们参考。我以为,外加低端市场的机制,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甚至文化建设,都是重要的环节。“低端”是当时针对西方“高端”拍卖而提出的,今天我们既然抛开西方的高端市场,面对中国的平民,那么“平价市场”的提法也许更贴切。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有欣赏和拥有艺术品权利的社会,建立平价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市场的行为把艺术新的变化普及到大众,这是我所谓“平价市场是一种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不仅仅是提倡“大众买得起艺术品”,也不仅仅是便宜地卖艺术家的作品。
平价市场应该成为连接艺术新变化和社会审美变迁的桥梁。艺术品作者的社会地位,即所谓几级画师、某某名家,甚至学历等这些外在标准,不能作为判断今天艺术品好坏的尺度,只有能否反映今天人的生存感觉、心理气氛,以及从艺术史角度看它所具有的语言创造性,才是判断今天艺术品的尺度。但由于中国处在文化转型期,使这一尺度显出一种不确定的状况,旧的审美尺度和欣赏习惯正在崩溃,新的尚未被社会所公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年轻艺术家无疑是一个时代审美观念变化的先驱。自1979年始,30多年来中国艺术的新变化大多蕴涵了这个时代人的生存感觉和心理变化,只是由于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原因的限制,中国艺术的变化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变化之间,一直存在并处于一种隔膜状态。
有多少人拥有艺术品,是平价市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际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不但隐含着西方人的话语霸权,连作为当事人的艺术家都始料不及和无能为力。其实,连2006年创造了国际拍卖纪录的张晓刚,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幅画也只有几百美元或几千元人民币而已。建议艺术家以切实可行的价格定位,然后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整个社会画廊、拍卖行、美术馆收藏、学术讨论等逐级提升,一个艺术价值和价格的系统才能真正成熟。所以,每一个艺术家能不能“从我做起”,为自己作品作出切实可行的价格定位,也是冲破西方高端艺术品市场的机制、为当代艺术走进平民视野所作出的努力。
现代艺术有两个着名的口号,“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它的原本意图是重新寻找一条连接艺术和大众的途径,但事实上,现代艺术的西方体制——美术馆、艺术机构、画廊、批评家、经纪人等所有艺术体制的各个环节,又把现代、当代艺术建成了一个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费社会,艺术品市场成了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一个高端游戏。参考国际行规,建立中国的画廊和拍卖行机制,也许是高端艺术产生的孵化机,但在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正处在激烈动荡的时候,艺术价值体系面临着国家体制、意识形态、旧有传统势力、画种门派、官商勾结的艺术运作、艺术品市场的黑箱操作等重重障碍,我们几乎不能像西方那样在艺术品市场之上建立一个单纯学术性的价值系统,所以,我们希望平价市场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和大众参与的第一轮艺术筛选和评论的机制。
平价市场绝不是深圳的大芬村、北京的潘家园和成都的送仙桥那类的市场,那里除了少量的真古董,充满了模仿和劣质行画。但是,也别指望平价市场的每件作品都是伟大的作品,当然,任何市场的目标都是鼓励和发掘有创造力的艺术家。问题是,再伟大的画廊和拍卖行甚至批评家,都不能保证不出现平庸的艺术品,因为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有某种意义上的雷同性,即使中国文人画最伟大的元明清三代,以及西方伟大的文艺复兴,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也不过数十人而已。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艺术上的整体新变化,对于一个时代也许更重要,事实上,我们正是通过这些少数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看到他们引领的那个时代,并看到这个时代与过去时代在整体风格上的区别与变化。所以,平价市场能发现多少伟大的艺术家并不是最重要的,新的艺术价值的变化是平价市场必须尊重的基本标准。
平价市场的目标,在乎连接艺术价值的上端——艺术家,以及社会审美变化的基础——大众这两端。平价市场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艺术品买卖的市场形态,而是通过平价市场把聚集在这里的众多艺术家和大众审美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磨合的“社会形态”。从市场的角度看,若干年下来,在平价市场广泛形成的过程中,画廊和拍卖行一级一级地参与,中国才能建立起自己艺术品市场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