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还原画面真实的色彩效果
摄影作为记录和再现现实的最佳手段,真实性通常是首要考量的因素。真实性不仅仅在于现实景物的环境、形态等,同时也包括真实的色彩还原。而景物由于其本身的材质、表面的涂层不同,在光线照射下会吸收某种颜色(或称波长)的光线,而反射其他颜色的光线。反射出来的色光被我们的眼睛接收,就为景物赋予了颜色。
通常,晴天中午时分阳光照射下,光是标准色温(5200K~5500K)的白光,景物呈现的色彩是最为真实的。使用相机的日光白平衡设置,就可以最为真实地反映出景物本身的色彩。
佳能 EOS 450D 相机
镜头焦距17mm 光圈f/11 速度1/40s ISO100
在晴朗的天气下,上午9 点到下午3 点间,阳光色温处于标准色温之间,此时拍摄的照片中,使用日光白平衡,景物的颜色都可以得到正常的表现。蓝天、白云与红色的土地和微黄的绿草,这红土地的广阔风光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利用天上的白云与地上地膜的线条呼应,发散的线条,引导观众视线到远处的层层山峦。
·调整白平衡还原真实景物色彩
我们不可能只在晴天中午的标准色温下拍摄,比如在阴天、建筑阴影以及室内人造光源下,由于光线的色温的不同,景物就会有偏色现象。而调整“白平衡”,就是数码相机为适应景物现场光线的色温,为在照片中还原景物的真实色彩,调整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红、绿、蓝三色输出量的过程。
佳能 EOS 50D 相机
镜头焦距41mm 光圈f/5.6 速度1/200s ISO200
阳光在一天不同的时间,以及不同的季节都有着微妙色彩变化。作者利用午后射进屋内的暖暖阳光,拍摄了摆在桌面上的一组粗陶静物。这样柔和而温暖的低角度光线,通常是出现在冬季,平直的斜射光线非常适合于表现光影的变化,从而体现几何体的立体感;而稍强些的光线,对于景物质感表现更佳。
为了方便拍摄者快速根据设定白平衡,数码单反会根据拍摄环境或光源,预设有日光、阴天、阴影、白炽灯、钨丝灯等选项。而实际调整不同色温光线的偏色时,相机的红、绿、蓝(RGB)色彩组成时,采用进行反向调整的方法。
比如,在白炽灯的偏红黄光照射下,景物会偏红黄色;那么相机就会减少图片中红色的比例,增加蓝色比例,这样就可以得到正常的色彩表现了。
·防止过度饱和度
通常我们衡量一幅摄影作品的饱和度,不会依据色谱的颜色去进行比照,而是依靠我们的视觉经验。这种视觉经验在于日常的观察和积累,有经验的摄影师和图片鉴赏者,会对不同的景物和不同光线有着细致的观察和色彩认知,同时参照浏览大量摄影作品做出判断——作品饱和度是否超出常理范围。
佳能 EOS 30D 相机
镜头焦距90mm 光圈f/8 速度1/500s ISO100
或许只有到了西藏,才能看见像天空一样湛蓝的湖水。作者从高角度俯拍羊卓雍错湖,利用视觉上的错觉,将湖水演化成云雾缥缈的蓝天。色彩的表现一定要尊重现实的自然表现,如果对于湖水的蓝色持有疑惑,不如观察湖岸边的大片绿色麦田,以及金黄油菜田,色彩都是真实自然的。因此尽管没有亲眼见过羊卓雍错湖,但这真实而惊魂的蓝色还是令人难忘。
色彩的饱和度是摄影师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图片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在色彩学上,饱和度以高低来描述。光谱色的饱和度最高,色也最鲜明。如果掺入白色,那么色的亮度高了,饱和度却降低了,成了不饱和色;而掺入黑色,亮度降低,饱和度过度,色彩浓浊。因此,在后期调整色彩饱和度时,一定要参照自然实物标准,做适当的调整,防止色彩过度饱和,而丧失景物的细节层次展现。
·校正细微的色彩倾向
在胶片相机时代,不同的品牌和用途的胶片,都具有不同的色彩、反差特性。进入数码摄影时代,数码单反也通过“照片风格(佳能)”或“优化校准(尼康)”等参数设置,调整拍摄时的图像特性,以表现不同的色彩倾向和锐度和反差,来分别适合于不同的拍摄题材。
佳能相机中,通过参数设置与色彩矩阵这两项调整的拍摄时的图像特性,整合为直观易懂的6 类——标准、人像、风光、中性、可靠、单色。它们以不同的色彩倾向和锐度反差,来分别适合于不同的拍摄用途。而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中的基本图片风格设定通常包括为:标准、鲜艳、中性(自然),而风景、人像等校准参数也可以到其官网上下载,并将其安装到相机中使用。
尼康 D200 相机
镜头焦距17mm 光圈f/11 速度1/80s ISO100
“风光”照片风格,能够带来色彩鲜艳的图像。如再现晴朗天空的蓝色、树木的绿色。在风光摄影中,深邃的蓝天、树木新绿的色彩效果,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所以拍得比实际景物色彩更饱和一些,会带来更好的效果。风光风格还同时增加了图片锐度,它可以将树叶、岩石乃至建筑这些景物的细节更清晰地描绘出来,使得风光照片更加生动。
拍摄不同的题材,可以设定为不同的照片风格,这样可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
每一种照片风格中,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针对锐度、反差、饱和度和色调进行个性化调整。其中饱和度和色调就是对色彩的细微调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