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宗:国画写生要阴阳平衡刚柔相济
“自然界山水交相辉映,人世间阴阳平衡和谐”是今秋我在去河北省武安县活水乡写生路上看到的宣传语。我喜欢这样的表述方式,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刚柔相济、阴阳平衡、变化万千的世界观,符合自然规律。
《易·系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与阳都是气,阴为气之阴,阳为气之阳。宇宙万物都是气,气莫不有阴阳。《易经》中把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用两个符号来概括,交错迭用,通过运行反映出世界的发展变化。山有阳刚之性,水有柔情之态;山有水之媚,水有山之韵。故《易·说卦》中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还特别重视男女关系和夫妇关系。《易·序卦》中讲:“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这段话反映了社会的平衡与秩序。
眼前的大山是由几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吧。茂密的树林从山顶向下绵延五六公里。在秋阳的照射下层层叠叠,毛茸茸一片——在我眼里,就像是墨在流淌。我的画笔赋予山川、树木更多的精神指向。那些凹凸有序的山石和里出外进的树林,阴阳顿挫、幻化成趣,呈现出生命的形态。我从住处到具体写生的地方,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由于时间不同、角度各异,上山时的这般景象,到下山回来时又变成另外一种境界。一阴一阳,有形的世界却充满着无形的变化。这些如何能用画笔表现出来?黄宾虹先生对用笔有“上勾下勒,此从云雷纹及玉器中悟得”的解释。写字、作画都是一个道理,一勾代表阴,一勒代表阳。“笔”“墨”是两个概念。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互相依存。“笔”有阳刚之性,“墨”有阴柔之象。传统笔墨论中的“有笔无墨”和“有墨无笔”等,给我们提出了众多值得思考的命题。
我这次写生住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农家乐”的夫妇俩,整天房前屋后地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计划着明年院前要挖一个养鱼池,房后侧面再搭一个丝瓜棚,夏天大家可以在瓜藤下面喝点茶、聊聊天。长期的深山劳作,夫妇俩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他们对周围的山了如指掌:哪个山梁是什么样,应该从哪里绕过去,都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去年在山上,他们发现了一棵野生核桃树,树干围起来大约有四尺。这棵树很值钱,结的是能“文玩”的核桃——形正,纹理清晰、好看。但他们并没有把这棵树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摇钱树,夫妇俩依然重复着每天的劳作,一边春种秋收,一边经营着这家“农家乐”。在他们看来,做人诚恳、仁义、厚道,凡事不执着于任何结果,是再自然不过了。他们懂得付出的意义和乐趣,无意间让自己的心与自然相平衡。
人和自然是相互交融的,彼此相互依存。自然的不断变化,形成了春、夏、秋、冬四时,从而使得万物新陈代谢,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感受。山水之远近、大小,人间之外刚、内柔都可以用阴阳符号来代替。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也是中国画的哲学基础。
王爱宗,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1987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龙瑞艺术工作室首届山水精英班。先后师从张仃、孙天牧、龙瑞、孙伯翔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委员、天津画院专职画家。